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及汽车 | ||
专利名称(英文): | An automobile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and automobile | ||
专利号: | CN201520677957.X | 申请时间: | 20150902 |
公开号: | CN205149663U | 公开时间: | 20160413 |
申请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 ||
发明人: | 王海泓 | ||
分类号: | B60R1/08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机构: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吴立 |
摘要: |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上下分面的汽车外后视镜存在辅助反射面的反射视区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及汽车。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为入射面,所述背面为反射面;其中,所述反射面包括左右分布的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面和所述主反射面间存在夹角,使所述辅助反射面的视区下移以观察到汽车后轮周边路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其反射面采用左右分面的方式设置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该种左右分面的方式相对于上下分面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辅助反射面的纵向反射视区,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车辆后轮所在的路况。其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 | ||
摘要(英文): | In the prior art to overcome the upper and lower sub-surface automobile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of the reflection of the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has the minor problem of visual are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and automobile. An automobile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comprising a shell and a mounting for the lens in said shell; said lens comprises a front surface and a rear surface, the front side of the incidence surface, the rear surface is a reflecting surface; where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ion surface comprises a left and right of the main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said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re is an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main reflecting surface, the visual area of the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moves downward to the vehicle rear wheel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surrounding road condition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outer mirror, the reflecting surface is facet of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main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the left and right sub-section manner relative to the upper and lower sub-surface of the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further increases the area of the longitudinal reflection as, to reflect the more comprehensive the rear wheels of the vehicle in the road condition. The scheme is simple, practical, low cost. |
1.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为入射面,所述背面为反射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包括左右分布的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面和所述主反射面间存在夹角,使所述辅助反射面的视区下移以观察到汽车后轮周边路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外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垂直于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的竖向连接面; 所述竖向连接面呈上小下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面下端的宽度为6-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射面从所述竖向连接面向所述汽车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射面和主反射面的面积比为1:3-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
1.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为入射面,所述背面为反射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包括左右分布的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面和所述主反射面间存在夹角,使所述辅助反射面的视区下移以观察到汽车后轮周边路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外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垂直于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的竖向连接面; 所述竖向连接面呈上小下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面下端的宽度为6-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射面从所述竖向连接面向所述汽车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射面和主反射面的面积比为1:3-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指汽车外后视镜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面上主流的汽车外后视镜由于受到尺寸、曲率等诸多限制,现在市面上的汽车(轿车)普遍存在外后视镜视区过小,经常出现顾得了远顾不了近、顾得了上顾不了下的尴尬局面。
为此,现有常见方案包括:在很多大型汽车上,一般采用加装后视镜的方案,由多个反射镜组成后视系统以扩大视区。应用在大型汽车上的多反射镜组成的后视镜系统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后视效果,但是其所需空间较大,所用镜片较多的特点会对车辆的外观设计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很难应用到小型汽车(轿车)上。在小型汽车上,很多汽车车主都采用在原有汽车外后视镜上贴装一面积较小,曲率半径更小的小型反射镜来达到补充视区的目的。而该种在原有镜片上贴一小块更小曲率半径的反射镜的解决方案,虽然规避了车辆外观设计的困难,但是贴在大镜片上的小镜片严重影响了大镜片的后视效果,甚至由于过分干扰大镜片的而导致大镜片失去作用。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小镜片由于曲率过大,导致其成像严重畸形,会增加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危险。
为此,作为改进,现有已存在如图1所述的汽车外后视镜,该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2和安装在壳体2中的镜片1,如图2-图5所示,该镜片1包括正面11和背面12,其正面11为光线的入射面,背面12为光线的反射面;该入射面将光线折射后射向该反射面,反射光线经该入射面出射后射向人眼;其中,其反射面包括上下两部分反射面组成(称为上下分面式),即反射面包括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其主反射面12a设置在上方,辅助反射面12b设置在下方。该种在传统外后视镜上增加一个(也可为多个)辅助反射面12b的办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外后视镜能够在较小尺寸、几乎不失真的情况下扩大视区,做到远近兼顾、上下得宜。但申请人在研发该汽车外后视镜的过程中,发现该种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图6所示,经模拟发现,该图6中①区域为主反射面的反射视区,可以满足正常的对车后交通情况的监视;②区域为辅助反射面的反射视区,辅助反射面将反射角度略微下调后就能够有针对性的监视后轮周边路面3情况。观察可知,该种方式仍然存在辅助反射面的反射视区较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上下分面的汽车外后视镜存在辅助反射面的反射视区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为入射面,所述背面为反射面;
其中,所述反射面包括左右分布的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所述辅助反射面和所述主反射面间存在夹角,使所述辅助反射面的视区下移以观察到汽车后轮周边路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其反射面采用左右分面的方式设置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该种左右分面的方式相对于上下分面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辅助反射面的纵向反射视区,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车辆后轮所在的路况。其使得外后视镜能够在较小尺寸、几乎不失真的情况下扩大视区,做到远近兼顾、上下得宜。如此,可以让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能够从后视镜中轻松、清楚的观察到更多的影响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即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增大了有效可视区域,对驾驶员的驾驶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该镜片正面仍旧和传统外后视镜一样,因此不会给汽车设计带来麻烦,且能够降低镜片破损的几率,其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外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反射面上的内端。
优选地,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垂直于所述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的竖向连接面;
所述竖向连接面呈上小下大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竖向连接面下端的宽度为6-10mm。
优选地,所述辅助反射面从所述竖向连接面向所述汽车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辅助反射面和主反射面的面积比为1:3-1:2。
优选地,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
所述主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所述辅助反射面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外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由于其上安装有上述改进后的外后视镜,其反射面采用左右分面的方式设置主反射面和辅助反射面,该种左右分面的方式相对于上下分面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辅助反射面的纵向反射视区,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车辆后轮所在的路况。其使得外后视镜能够在较小尺寸、几乎不失真的情况下扩大视区,做到远近兼顾、上下得宜。如此,可以让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能够从后视镜中轻松、清楚的观察到更多的影响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即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增大了有效可视区域,对驾驶员的驾驶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该镜片正面仍旧和传统外后视镜一样,因此不会给汽车设计带来麻烦,且能够降低镜片破损的几率,其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正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立体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竖向半剖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反射视区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正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横向半剖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反射视区示意图。
其中,1、镜片;2、壳体;3、路面;11、正面;12、背面;12a、主反射面;12b、辅助反射面;12c、竖向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汽车外后视镜示意图;其包括壳体2及安装于所述壳体2内的镜片1;
其中,如图7-图10所示,所述镜片1包括正面11和背面12,所述正面11为入射面,所述背面12为反射面;该正面11与传统的汽车外后视镜的正面11相同,只有一个曲面,其原理在于外后视镜所用的反射面一般在透镜的背面12而非正面11,该反射面上一般把银色金属镀在玻璃的背面12,所以外后视镜的反射面在镜子的背面12而非正面11。
其中,所述反射面包括左右分布的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所述辅助反射面12b和所述主反射面12a间存在夹角,使所述辅助反射面12b的视区下移以观察到汽车后轮周边路况。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先定义所述反射面远离汽车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反射面靠近汽车的一端为内端。定义汽车上方为反射面的上端,定义汽车下方为反射面的下端。
关于该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的位置分布,本例中只限定其呈左右分布,所谓左右分布,也即上面定义的内端和外端。因为左右外后视镜是对称布置的。所以左外后视镜的左侧为外端,左外后视镜的右侧为内端;而右外后视镜则恰好相反,即所以右外后视镜的右侧为外端,右外后视镜的左侧为内端。
关于该左右分布的方式,其可以为主反射面12a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所述辅助反射面12b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或者,所述主反射面12a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所述辅助反射面12b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都是可以的,只要调节其辅助反射面12b至合适的反射角度,使其反射视区能比较良好的观察到汽车后轮附近的路况即可。
比如,如图8所示,该外后视镜指向纸面向内的面为正面11(即入射面),指向纸面向外的面为背面12(即反射面),其光线如图8中所示的入射光线A经入射面射入后,从反射面反射,其出射光线B射出该入射面,最终被人眼所接收。本例中,以所述主反射面12a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外端,所述辅助反射面12b设置在反射面上的内端为例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在外后视镜采用图8所示的分布方式为基础的情形下,本例中,所述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之间形成一垂直于所述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的竖向连接面12c;所述竖向连接面12c呈上小下大的形状。形成该竖向连接面12c的原因是要形成合适的反射角度,使辅助反射面12b的反射视区可以观察到后轮的具体路况,并且最好是拥有更大的视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情况下,无需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简单设计出其具体的辅助反射面12b的曲率半径、面积等参数。
本例中,其竖向连接面12c的上端的宽度为0mm,其下端的宽度为6-10mm。也即该辅助反射面12b上端与正面11之间的厚度与主反射面12a与正面11之间的厚度相同,然后辅助反射面12b上与正面11之间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加厚。
同时,所述辅助反射面12b从所述竖向连接面12c向所述汽车的方向倾斜。即该辅助反射面12b从外端向内端的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均为曲面,其曲率半径均大于等于1200mm。如此,该种方式保证了反射视区中的影像不会由于过度压缩而失真。
关于辅助反射面12b和主反射面12a的面积大小,并不特别限定,只要能使主反射面12a拥有良好的反射视区,同时,又保证该辅助反射面12b能观察到完成的后轮附近的路况即可。其一般根据外后视镜的晶片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辅助反射面12b和主反射面12a的面积比为1:3-1:2。
采用本例公开的汽车外后视镜,其反射视区如图11所示,经模拟发现,该图11中①、②区域为主反射面12a的反射视区,可以满足正常的对车后交通情况的监视;②③区域为辅助反射面12b的反射视区,辅助反射面12b将反射角度略微下调后就能够有针对性的监视后轮周边路面3情况。显然,该图11中辅助反射面12b的反射视区相对于图6中的辅助反射面12b的反射视区大了很多。
综上,本例提供的汽车外后视镜,其反射面采用左右分面的方式设置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该种左右分面的方式相对于上下分面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辅助反射面12b的纵向反射视区,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车辆后轮所在的路况。其使得外后视镜能够在较小尺寸、几乎不失真的情况下扩大视区,做到远近兼顾、上下得宜。如此,可以让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能够从后视镜中轻松、清楚的观察到更多的影响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即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增大了有效可视区域,对驾驶员的驾驶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该镜片1正面11仍旧和传统外后视镜一样,因此不会给汽车设计带来麻烦,且能够降低镜片1破损的几率,其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
实施例2
本例提供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的汽车外后视镜。由于本例并不对汽车外后视镜以外的其他部件进行改进,而上述汽车外后视镜已经在实施例1中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本例提供的汽车,由于其上安装有上述改进后的外后视镜,其反射面采用左右分面的方式设置主反射面12a和辅助反射面12b,该种左右分面的方式相对于上下分面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辅助反射面12b的纵向反射视区,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车辆后轮所在的路况。其使得外后视镜能够在较小尺寸、几乎不失真的情况下扩大视区,做到远近兼顾、上下得宜。如此,可以让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能够从后视镜中轻松、清楚的观察到更多的影响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即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增大了有效可视区域,对驾驶员的驾驶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该镜片1正面11仍旧和传统外后视镜一样,因此不会给汽车设计带来麻烦,且能够降低镜片1破损的几率,其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