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520532344.7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085243U
  • 申请日期:20150720
  • 公开日期:20160316
专利名称: 拉延模具
专利名称(英文): Drawing die
专利号: CN201520532344.7 申请时间: 20150720
公开号: CN205085243U 公开时间: 20160316
申请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发明人: 雷金宝
分类号: B21D37/10; B21D22/22 主分类号: B21D37/10
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动力机构驱动上模上下移动且成型面远离或靠近下模的成型面,下模的成型面周围设置有压料圈,上模的成型面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压料块靠近或远离下模,上模靠近或远离压料圈;压料圈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随着凹模与压边圈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压料圈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连接或分离。当板材成型完毕后,此时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连接起来,上模复位的过程中,从而连动压料块同步上升,使得成型的料板的两侧的夹紧端能够同时上升,避免成型料板的弯曲变形的现象的发生。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rawing die, includes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the power mechanism drive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moving away from or close to the formed molding surface of the lower die, molding surface of the lower die using are arrang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upper side of the molding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nitrogen spring, the nitrogen gas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ully the lower plunger ends, the pressing block to close to or away from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close to or far away from the forge shaping station; forge shaping st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of the blank of the driving pressure of the pressing die and the blank holder and movable up and down synchronously; material-pressing ring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chanism and the pressing block to connect or separate the. When a plate after the forming, at this moment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connected to the pressing block, the upper die in the process of resetting, thereby interlocking the pressing block to synchronous rise, the two sides of the plate to rise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mping end,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of the formed plate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he phenomenon.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动力机构驱动上模(10)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101)远离或靠近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其特征在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周围设置有压边圈(21),上模(10)的上成型面(101)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2),氮气弹簧(12)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11),压料块(11)靠近或远离下模(20),上模(10)靠近或远离压边圈(21);所述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上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所述压边圈(21)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或分离。

1.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动力机构驱动上模(10)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101)远离或靠近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其特征在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周围设置有压边圈(21),上模(10)的上成型面(101)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2),氮气弹簧(12)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11),压料块(11)靠近或远离下模(20),上模(10)靠近或远离压边圈(21); 所述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上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压边圈(21)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塞块(31),驱动单元驱动塞块(31)水平往复移动,塞块(31)上部板面与压料块(11)的下端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31)上板面设置有下引导斜面(311)与压料块(11)下部板面设置的上引导斜面(111)构成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块(11)的一侧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旁侧临近或远离,压料块(11)远离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一侧向下延伸有凸块(112),所述上引导斜面(111)设置在凸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32),气缸(32)的缸体固定在压边圈(21)上,气缸(32)的活塞杆端水平且杆端与塞块(3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21)围设在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周围,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压边圈(21)的下方的顶杆(40),所述顶杆(40)与气垫单元连接,气垫单元驱动压边圈(21)跟随上模(10)的上移及下降动作。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动力机构驱动上模(10)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101)远离或靠近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其特征在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周围设置有压边圈(21),上模(10)的上成型面(101)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2),氮气弹簧(12)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11),压料块(11)靠近或远离下模(20),上模(10)靠近或远离压边圈(21);所述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上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所述压边圈(21)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或分离。
原文:

1.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动力机构驱动上模(10)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101)远离或靠近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其特征在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周围设置有压边圈(21),上模(10)的上成型面(101)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2),氮气弹簧(12)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11),压料块(11)靠近或远离下模(20),上模(10)靠近或远离压边圈(21); 所述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上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压边圈(21)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塞块(31),驱动单元驱动塞块(31)水平往复移动,塞块(31)上部板面与压料块(11)的下端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31)上板面设置有下引导斜面(311)与压料块(11)下部板面设置的上引导斜面(111)构成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块(11)的一侧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旁侧临近或远离,压料块(11)远离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一侧向下延伸有凸块(112),所述上引导斜面(111)设置在凸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32),气缸(32)的缸体固定在压边圈(21)上,气缸(32)的活塞杆端水平且杆端与塞块(3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21)围设在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周围,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压边圈(21)的下方的顶杆(40),所述顶杆(40)与气垫单元连接,气垫单元驱动压边圈(21)跟随上模(10)的上移及下降动作。

翻译:
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成型汽车钣金件的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家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一些外形犀利独特的汽车深受广大汽车消费者青睐。对于外形独特的汽车,其车身钣金件特别是侧围、后背门等大型覆盖件,车身钣金件造型越复杂,所对应的拉延模具也就相对复杂,为了成型造型相对复杂的钣金件,大多采用上下双活动压料结构的拉延模具。

所谓上下双活动压料结构的拉延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机架导柱上设置的凹模10,动力机构驱动凹模10上下往复移动,凹模10的成型面的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1,氮气弹簧11的柱塞杆端设置有压料块12,位于下模座上设置有凸模20,凸模20的成型面周围围设有压边圈21,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凹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将待成型的板料放置在凸模20的成型面上,上述的凹模10下移并与凸模20配合的过程中,首先是凹模10的一侧边与压边圈21的一侧边靠近并将待成型板料的一侧边初步夹紧,凹模10继续下移并驱动压边圈21下移动作,然后凹模10成型面旁侧的压料块11与凸模20的另一侧边靠近并将待成型板材的另一侧边进一步地夹紧,凹模10继续下移直至到下移的下死点,凹模10的成型面与凸模20的成型面配合从而使得板材压延变形,这样钣金件成型完毕,然而上述模具成型完毕后,凹模10复位的过程中,凹模10上升抬起,凹模10的成型面与凸模20的成型面分离,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跟随凹模10的上升而同步上升,位于压边圈21与凹模10之间的成型料板也一同上升,而正是由于压料块12设置在凹模10成型面旁侧的氮气弹簧11上,氮气弹簧11具备一定的压缩行程,氮气弹簧11在复位的过程中响应的时间相较于压边圈21复位的速度较慢,因此位于压料块12与凸模20之间的成型料板还处在锁紧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方可随着氮气弹簧11的复位而被解除锁紧状态,也就是说位于模具中的已经冲压成型完毕的成型料板一侧还处在锁紧的状态,另一侧已经处在上移的状态,成型料板呈现被拉扯的姿态,极容易造成成型料板的弯曲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延模具,可有效解决模具复位时成型料板弯曲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动力机构驱动上模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远离或靠近下模的下成型面,下模的下成型面周围设置有压边圈,上模的上成型面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压料块靠近或远离下模,上模靠近或远离压边圈;所述压边圈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随着凹模与压边圈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所述压边圈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连接或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的技术效果为:在压边圈上设置连接机构,当拉延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压延完毕后,此时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连接起来,上模复位的过程中,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与上模同步上升,从而连动压料块同步上升,消除由于氮气弹簧响应停顿的原因而导致压料块与下模存在一定的压合停滞的时间的现象,使得成型的料板的两侧的夹紧端能够同时上升,避免成型料板的弯曲变形的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拉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延模具的5个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2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动力机构驱动上模10上下移动且上成型面101远离或靠近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周围设置有压边圈21,上模10的上成型面101旁侧设置有氮气弹簧12,氮气弹簧12的下柱塞端设置有压料块11,压料块11靠近或远离下模20,上模10靠近或远离压边圈21;

所述压边圈21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随着上模10与压边圈21的压合而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压边圈21上还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或分离。

在压边圈21上设置连接机构,当拉延模具的上模10与下模20压延完毕后,此时的连接机构与压料块11连接起来,上模10复位的过程中,升降机构驱动压边圈21与上模10同步上升,从而连动压料块11同步上升,消除由于氮气弹簧12响应停顿的原因而导致压料块11与下模20存在一定的压合停滞的时间的现象,使得成型料板A的两侧的夹紧端能够同时上升,避免成型料板A的弯曲变形的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塞块31,驱动单元驱动塞块31水平往复移动,塞块31上部板面与压料块11的下端构成抵靠或分离配合。驱动单元驱动塞块31的水平运动,从而使得塞块31的下部板面插置在压料块11与压边圈2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压料块11与压边圈21之间的整体连接。

更为优选地,所述塞块31上板面设置有下引导斜面311与压料块11下部板面设置的上引导斜面111构成配合。利用塞块31及压料块11上设置的两个相互配合的下、上引导斜面311、111,从而可将塞块31的水平运动转化为压料块11的竖直运动,方便连接结构整体布置,不会对拉延模具的上模10及下模20的运动造成干涉。

具体地,所述压料块11的一侧与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旁侧临近或远离,压料块11远离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一侧向下延伸有凸块112,所述上引导斜面111设置在凸块上。其中的待成型料板A位于凸块112的内侧,避免上模10下移时待成型板材A对上模10与下模20的压合造成的干涉的现象。

更为具体地,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32,气缸32的缸体固定在压边圈21上,气缸32的活塞杆端水平且杆端与塞块31固定。

所述压边圈21围设在下模20的下成型面201的周围,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压边圈21的下方的顶杆40,所述顶杆40与气垫单元连接,气垫单元驱动压边圈21跟随上模10的上移及下降动作。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