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油底壳 | ||
专利名称(英文): | Oil pan | ||
专利号: | CN201520166931.9 | 申请时间: | 20150324 |
公开号: | CN204552867U | 公开时间: | 20150812 |
申请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 ||
发明人: | 秦炳爽 | ||
分类号: | F01M11/00; F02F11/00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机构: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盖军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底壳,即保证油底壳密封的可靠,又可避免在涂胶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包括设有密封面的本体,关键在于所述密封面设有由交叉状凹痕所形成的网纹,所述密封面还设有与所述网纹相邻的容胶凹部。通过凹痕交叉形成的网纹密封面,可以改变密封面贯穿性缝隙,从而拦截机油的渗漏,相对于常规的非网纹密封面,密封效果更好。而且网纹密封面能够增大密封接触面积,同时降低油底壳密封面的粗糙程度。容胶凹部相邻网纹,可以存储多余密封胶,使密封胶存贮在容胶凹部里,密封胶在容胶凹部内固化后,还能够在密封结合区域形成二次密封。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il pan, it is reliable to guarantee promptly th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il pan seals up, can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s who produces at the rubber coating in-process aga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an includes the body that is equipped with sealed face, and the key lies in sealed face is equipped with the reticulation by alternately describing the indenture and forming, sealed face still be equipped with with the concave part is glued to the appearance that the reticulation is adjacent. Through the sealed face of reticulation of indenture chiasma formation, can change sealed face penetrability gap to the seepage of interception machine oil, for the sealed face of non-reticulation of conventionality, sealed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sealed face of retic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sealing contact area, reduces the coarse degree of the sealed face of oil pan simultaneously the adjacent reticulation of concave part is glued to the appearance, can save unnecessary sealed glue, and sealed glue of messenger is stored in holding gluey concave part, and the back is solidified to sealed glue in the concave part is glued to the appearance, can also be at the regional formation secondary seal of sealed combination |
1.一种油底壳,包括设有密封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设有由交叉状凹痕所形成的网纹,所述密封面还设有与所述网纹相邻的容胶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部沿本体密封面的内侧分布并构成封闭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的宽度小于与所述油底壳配合的发动机缸体的装配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部的截面为斜楔形,容胶凹部的底面由密封面方向向油底壳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一种油底壳,包括设有密封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设有由交叉状凹痕所形成的网纹,所述密封面还设有与所述网纹相邻的容胶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部沿本体密封面的内侧分布并构成封闭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的宽度小于与所述油底壳配合的发动机缸体的装配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凹部的截面为斜楔形,容胶凹部的底面由密封面方向向油底壳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底部,与发动机缸体下表面密封连接,可收集并存储机油。若油底壳的密封不可靠,则会造成机油渗漏,影响到发动机正常使用,同时也会造成客户的抱怨。早期,油底壳密封主要采用垫片密封,以橡胶垫片为主,但由于橡胶材料耐压性及回弹性能有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到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密封垫片易老化,造成固定螺栓力矩衰减,密封失效从而漏油。目前,油底壳的主要以涂胶进行密封,但涂胶密封对金属表面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若金属表面的过于粗糙或者有贯穿性的缝隙,则密封易失效,从而产生漏油。此外,在涂密封胶过程中,涂胶量不易控制,且密封胶容易滑落或者溢出,多余的胶会流到油底壳内部,进入机油里面,造成发动机油路的堵塞,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当发动机进行返修或更换油底壳时,结合面的密封胶又必须清除,清除工作费时费力。
因此,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使其能够更好的密封油底壳与发动机缸体之间的接触面,避免渗油,提高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底壳,即保证油底壳密封的可靠,又可避免在涂胶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包括设有密封面的本体,关键在于所述密封面设有由交叉状凹痕所形成的网纹,所述密封面还设有与所述网纹相邻的容胶凹部。通过凹痕交叉形成的网纹密封面,可以改变密封面贯穿性缝隙,从而拦截机油的渗漏,相对于常规的非网纹密封面,密封效果更好。而且网纹密封面能够增大密封接触面积,同时降低油底壳密封面的粗糙程度。容胶凹部相邻网纹,可以存储多余密封胶,使密封胶存贮在容胶凹部里,密封胶在容胶凹部内固化后,还能够在密封结合区域形成二次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容胶凹部沿本体密封面的内侧分布并构成封闭环状结构。这样多余或者滑落的密封胶就会被容胶凹部所拦截及容纳,避免密封胶流入机油内而堵塞发动机油路,而且在发动机维修或更换油底壳时,降低清理密封胶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面的宽度小于与所述油底壳配合的发动机缸体的装配面的宽度。这样在发动机缸体与油底壳装配时,便于密封胶受挤压后,更好的存贮在容胶凹部内,而不是粘在发动机缸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容胶凹部的截面为斜楔形,容胶凹部的底面由密封面方向向油底壳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便于密封胶流入到容胶凹部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纹密封面和容胶凹部配合来避免油底壳密封面渗油,流胶等缺点,增大了密封接触面,同时利用容胶凹部在密封结合区域形成二次密封,改善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D-D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与发动机缸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2、密封面;3、容胶凹部;4、发动机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底壳包括设有密封面2的本体1,该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成盆体形状,用于收集和存储机油。
本体1顶部的密封面2设有由交叉状凹痕所形成的网纹,装配时,将密封胶涂于网纹上,利用密封胶实现密封面2与发动机缸体装配面的密封。通过凹痕交叉形成的网纹密封面2,可以改变密封面2贯穿性缝隙,从而拦截机油的渗漏,相对于常规的非网纹密封面2,密封效果更好。而且网纹密封面2能够增大密封接触面积,同时降低油底壳密封面2的粗糙程度。
密封面2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网纹相邻的封闭环状的容胶凹部3,该容胶凹部3通过铸造与油底壳本体1一体形成,容胶凹部3的截面为斜楔形,容胶凹部3的底面由密封面2方向向油底壳中心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密封面2的宽度小于与所述油底壳配合的发动机缸体4的装配面的宽度。在发动机缸体4与油底壳装配时,密封胶受挤压后,就会流向并存贮在容胶凹部3内,而不是粘在发动机缸体4的内壁上或流入机油内,从而避免堵塞发动机油路,而且在发动机维修或更换油底壳时,降低了清理密封胶的难度。
容胶凹部3不仅可以存储多余密封胶,使密封胶存贮在容胶凹部3里,而且密封胶在容胶凹部3内固化后,还能够在密封结合区域形成二次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