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和汽车 | ||
专利名称(英文): | |||
专利号: | CN201520033452.X | 申请时间: | 20150116 |
公开号: | CN204506602U | 公开时间: | 20150729 |
申请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 ||
发明人: | 管倩; 邓宙; 杨金秀; 薛军 | ||
分类号: | B60N2/005; B62D25/20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代理机构: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张浩 |
摘要: |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装配于车身上之后易产生噪声,且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包括支撑梁,支撑梁包括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和连接部;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连接部的两端,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上端用于固定连接至车身后窗台板;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至车身后地板下纵梁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具有安装部,安装部与支撑梁的连接部固定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装配于车身上之后,噪声小,汽车NVH性能佳,同时其抗冲击强度高。并且利于提升车身附件整合性,使车身空间利用更合理。 | ||
摘要(英文): |
1.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 梁(1)包括第一侧翼(101)、第二侧翼(102)和连接部(103);所述第一侧 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3)的两端,所 述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均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 窗台板(4); 所述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地板下纵 梁(5)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具有安装部(201),所述安装部(201) 与所述支撑梁(1)的连接部(10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部(103)与所述安装部(201)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部(201)上形成有凸筋(202),所述凸筋(202)与连接部(103)形状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 (202)为“几”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安装座(2)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加强筋(203),所述多个加强筋(203) 分布于所述凸筋(202)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座(2)上设置有座椅下装配部(206)和安全带装配部(207);所述安装座(2) 上开设有减重孔(2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翼(101)和 第二侧翼(102)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形成“V”型支撑梁(1); 所述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均固定有座椅上安装支架(105)。
8.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 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还包括横梁(104),所述横梁(104)位于所述连 接部(103)的上方,并且所述横梁(10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101) 和第二侧翼(102)上。
9.一种汽车,包括中地板(3)、后窗台板(4)和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 所述支撑梁(1)的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与所述后窗 台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设置于中地板(3)上,并且安装座(2)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还包括横 梁(104),所述横梁(104)位于所述连接部(103)的上方,并且所述横梁(104)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 整车坐标下,在Z轴方向,所述横梁(104)位于270mm-627mm内,并且 横梁(104)的中心线位于420-465mm内。
1.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 梁(1)包括第一侧翼(101)、第二侧翼(102)和连接部(103);所述第一侧 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连接部(103)的两端,所 述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均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 窗台板(4); 所述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地板下纵 梁(5)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具有安装部(201),所述安装部(201) 与所述支撑梁(1)的连接部(10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部(103)与所述安装部(201)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部(201)上形成有凸筋(202),所述凸筋(202)与连接部(103)形状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 (202)为“几”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安装座(2)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加强筋(203),所述多个加强筋(203) 分布于所述凸筋(202)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座(2)上设置有座椅下装配部(206)和安全带装配部(207);所述安装座(2) 上开设有减重孔(2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翼(101)和 第二侧翼(102)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形成“V”型支撑梁(1); 所述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均固定有座椅上安装支架(105)。
8.根据权利要求1-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其 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还包括横梁(104),所述横梁(104)位于所述连 接部(103)的上方,并且所述横梁(10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101) 和第二侧翼(102)上。
9.一种汽车,包括中地板(3)、后窗台板(4)和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 所述支撑梁(1)的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与所述后窗 台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设置于中地板(3)上,并且安装座(2)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还包括横 梁(104),所述横梁(104)位于所述连接部(103)的上方,并且所述横梁(104)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 整车坐标下,在Z轴方向,所述横梁(104)位于270mm-627mm内,并且 横梁(104)的中心线位于420-465mm内。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以及采用该汽车后座椅支撑梁 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2009年,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 方法》成为国家强制检验项目,并增加了附录F《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 方法》,对汽车发生碰撞时行李向后排座椅的入侵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时间, 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为满足该法规的要求而努力设计。该法规不仅对座椅本身 的强度提高了要求,同时对座椅后部的支撑结构增大了考验。
在汽车内,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用于支撑后排座椅的部件,同时具有防止行 李冲撞后排座椅的作用。
通常,汽车后座椅支撑梁同时固定于车身侧围和地板上。然而,现有的各 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装配于车身上之后,易产生噪声,汽车的NVH性能较差。 同时其抗冲击力较弱。尤其对于滑动式后座椅,上述问题更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装 配于车身上之后易产生噪声,且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座椅支 撑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侧翼、 第二侧翼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连接部的 两端,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上端均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窗台板; 所述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地板下纵梁的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梁的连接部固定连 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大量试验和CAE分析得知,通常,汽车后座椅支撑梁 固定于中地板上。中地板下方设置有油箱,上方设置有汽车后座椅。为与汽车 后座椅(尤其是滑动式汽车后座椅)相配合,汽车中地板通常制成平整的平面 结构。然而,中地板的大平板结构导致其刚性较差,支撑梁固定于该中地板上 时极易振动产生噪声,从而导致汽车的NVH性能较差。并且,上述结构下支撑 梁的安装强度低,抗冲击力较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中,支撑梁固定于安装座上,并 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至车身后地板下纵梁,一方面可有效的减小振动产生的噪 声提高汽车的NVH性能,另一方面使支撑梁刚性连接至车身后地板下纵梁,可 大大提高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支撑强度,提高抗冲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凸筋,所述凸筋与连接部形状相配合。
上述结构中,安装部进一步通过凸筋与连接部配合,可更稳定的对支撑梁 进行限位和支撑,利于更好的提高安装座与支撑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为“几”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 分布于所述凸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座椅下装配部和安全带装配部;所述安装 座上开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座上同时设置座椅下装配部和安全带装配部,用于 装配座椅以及安全带等相关附件,实现相关附件在安装座上的集成安装,一方 面可有效避免上述相关附件安装于中地板上而导致的噪声问题,另一方面可提 高安装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翼 和第二侧翼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形成“V”型支撑梁;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 上均固定有座椅上安装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并 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
通过上述横梁可提高支撑梁的强度,进一步提升抗行李架的冲击力。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中地板、后窗台板、两条后地 板下纵梁和如前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的第一侧翼和第二 侧翼的上端与所述后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中地板上,并且安装 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条后地板下纵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并 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整车坐标下,在Z 轴方向,所述横梁位于270mm-627mm内,并且横梁的中心线位于420-465mm 内。
在该结构下,横梁可更好的对支撑梁起到加强作用,可更有效的提高抗行 李架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中,支撑梁 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中,安装座 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装配状态 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装配状态 左侧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装配状态 右侧立体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支撑梁;101、第一侧翼;102、第二侧翼;103、连接部;104、横梁; 105、座椅上安装支架;106、安装孔;
2、安装座;201、安装部;202、凸筋;203、加强筋;204、减重孔;205、 安装柱;206、座椅下装配部;207、安全带装配部;
3、中地板;4、后窗台板;5、后地板下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 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 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第 一侧翼、第二侧翼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 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的上端均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 后窗台板;所述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至汽车的车身后地 板下纵梁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梁的连 接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支撑梁主要用于支撑后排座椅,同时防止行李架对后 排座椅的冲击。支撑梁可采用现有的结构,具体的支撑梁包括第一侧翼、第二 侧翼和连接部。第一侧翼、连接部和第二侧翼依次连接。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知晓的,上述第一侧翼、连接部和第二侧翼依次焊接为一体。第一侧翼的下端 和第二侧翼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至连接部的两端,第一侧翼的上端和第二侧翼 的上端均用于固定连接至车身后窗台板,实现支撑梁与车身后窗台板之间的固 定连接。
通常,支撑梁呈“V”型,具体的,第一侧翼的上端和第二侧翼的上端之间 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翼的下端和第二侧翼的下端之间的间距。此时,连接部 位于底端,支撑梁通过连接部固定于安装座上,从而实现支撑梁在车身上的固 定。
为稳定支撑后排座椅,支撑梁还需与后排座椅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均固定有座椅上安装支架。通常,上述座椅上安装 支架与后排座椅螺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梁的强度,优选情况下,所述支撑梁 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并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 连接至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具体的,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侧翼和第 二侧翼上,使支撑梁整体呈倒“A”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情况下,在整车坐标下,在Z轴方向,横梁位 于270mm-627mm内,并且横梁中心线位于420-465mm,此时可更有效的提高 抗行李架冲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安装座用于设置于车身中地板上,并固定于车身后 地板下纵梁上,用于承载并固定支撑梁。
由于安装座直接固定于车身后地板下纵梁上,其固定强度高,不易产生振 动而发出噪声,利于改善汽车的NVH性能。同时,可大大提高汽车后座椅支撑 梁组件的支撑强度,提高抗冲击性能。
安装座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限制,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可采用具有一定 强度的板状结构。安装座的两端用于固定连接至车身的两条车身后地板下纵梁。 安装座的中部用于固定连接支撑梁。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梁的连接部固 定连接。安装座与支撑梁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常规的各种,为便于装配,优 选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螺栓连接。此时, 可在安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安装柱,在支撑梁的连接部上开设相应个数的安装 孔。将连接部叠置于安装部上,使安装柱穿设于连接部上的安装孔内,并通过 在安装柱上套上螺母,将连接部与安装部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梁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情 况下,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凸筋,所述凸筋与连接部形状相配合。可以理解的, 连接部叠置于安装部上。安装部上形成有凸筋,连接部上相应的部位形成有与 上述凸筋相配合的结构,例如连接部朝向安装部的表面形成有与凸筋结构相配 合的凹槽,当连接部叠置于安装部上时,凸筋位于上述凹槽内,实现安装部对 连接部的支撑和限位配合,从而在安装部所在平面上对连接部进行限位,利于 提高支撑梁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上述凸筋,可采用各种形式,只要能实现上述目的即 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凸筋为“几”字型。
如前所述,安装座两端需固定于车身的两条车身后地板下纵梁上,此时, 安装座沿车身左右方向设置。支撑梁从斜上方沿前后方向固定于安装座的安装 部上,使用时,支撑梁沿前后方向对安装座施加斜向下的作用力。为提高安装 座的支撑强度,优选情况下,安装座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加强筋。为更好的实 现加强效果,上述加强筋具有多个。为使安装座上的受力分布更均匀,所述多 个加强筋分布于所述凸筋两侧。更优选为多个加强筋对称分布于所述凸筋两侧。
同时,为利于实现结构的情况化,优选情况下,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减重 孔。
通常,车身上还需设置后排座椅相关的附件,例如安全带等。现有技术中, 安全带等相关附件以及座椅下方均固定连接与中地板上。不利于装配,同时, 如前所述,直接固定于中地板上易产生振动噪声,影响整车NVH性能。对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座椅下装配部和安全带装配部。此时, 座椅下部以及安全带等相关附件可直接与安装座固定连接,一方面可有效的保 证连接强度,同时可大大降低噪声。另外,实现了相关附件的集成式装配,提 升了相关附件的整合性,利于装配,并且更合理的利用了车内空间。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中地板、后窗台板、两条后地 板下纵梁和如前所述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的第一侧翼和第二 侧翼的上端与所述后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中地板上,并且安装 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条后地板下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汽车一方面具有优异的NVH性能,噪声小,同时汽 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行李箱冲击试验稳定,安全性好,装配方便快捷。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 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汽车后座椅支撑梁1组件具体包括支撑梁1和安装座2。
其中,支撑梁1的结构参见图1。
具体的,支撑梁1包括依次焊接的第一侧翼101、连接部103和第二侧翼 102。第一侧翼101的下端与连接部103的左端焊接,第二侧翼102的下端与连 接部103的右端焊接。第一侧翼101的上端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均朝上设置, 并且用于与车身的后窗台板4固定连接。
同时,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均固定有两个用于与后排座椅固定 连接的座椅上安装支架105。并且,第一侧翼101上的两个座椅上安装支架105 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第二侧翼102上的两个座椅上安装支架105同样朝向相 反的方向设置。
支撑梁1还包括横梁104。横梁104位于连接部103上方并水平设置。横梁 10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侧翼101和第二侧翼102上,使支撑梁1整体呈倒“A” 字型。
连接部103上开设有三个安装孔106,三个安装孔106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安装座2的结构参见图2。
具体的,安装座2大体呈板状结构。安装座2两端用于固定连接至车身的 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上。
安装座2中部为安装部201。安装部201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几” 字型凸筋202,凸筋202与连接部103的底部结构相配合。并且安装部201上固 定有三个安装柱205。三个安装柱205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安装座2上同时形成有12条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加强筋203。凸筋202的左 右两侧均分布有6条加强筋203。并且凸筋202左右两侧的加强筋203对称分布。
同时,安装座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座椅下部装配的座椅下装配部206和用 于装配安全带的安全带装配部207,以便提高相关附件的整合性,便于装配,并 减小噪声。
另外,安装座2上还开设有减重孔204,以便实现轻量化。
图3-图5示出了该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装配于车身上的结构。
具体的,安装座2设置于车身的中地板3上,并且安装座2的两端分别固 定于车身的后地板下纵梁5上。
支撑梁1的第一侧翼101的上端和第二侧翼102的上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 接于后窗台板4上。并且支撑梁1的连接部103压设于安装座2的安装部201 上。安装部201上的三个安装柱205穿设于连接部103上的三个安装孔106内。 安装柱205上套设有螺母,将安装座2和支撑梁1固定。
此时,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的支撑梁1和安装座2固定为一体,并且其 上端通过支撑梁1与后窗台板4固定,下端通过安装座2与两条后地板下纵梁5 固定。
该汽车后座椅支撑梁组件刚性好,行李箱冲击试验稳定,安全性好,并可 提高座椅安装精度,装配方便快捷。安装座2与支撑梁1相互配合,并固定连 接至后地板下纵梁5,可提升安装强度,进一步提升座椅抗行李架的冲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