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碳罐安装结构及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
专利号: | CN201520009641.3 | 申请时间: | 20150105 |
公开号: | CN204511714U | 公开时间: | 20150729 |
申请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 ||
发明人: | 杨国志; 雷发常; 杨万庆; 胡敏; 唐志坚; 陈宗明; 王栋梁; 周文煜 | ||
分类号: | F02M25/08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机构: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朱业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罐安装结构及车辆,该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所述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碳罐安装结构,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这样,相对于现有的碳罐放置在前机舱的安装方式,车身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且不会妨碍车辆上其它功能件的布置。 | ||
摘要(英文): |
1.一种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罐、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 所述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 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安装结构 还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碳罐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 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 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 有两个第一安装点,所述碳罐的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固 定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一个第二安装点,所述碳罐的 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一个第二安装点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的纵向板及与所述纵向板连接的横向板,所述第一 安装点为形成在所述横向板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与所述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的翻边及与所述翻边连接的框架板,所述第二安装 点为形成在所述框架板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 点及第二安装点在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 罐竖直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的管路朝 上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罐安装 结构。
1.一种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罐、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 所述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 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安装结构 还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碳罐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 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 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 有两个第一安装点,所述碳罐的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固 定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一个第二安装点,所述碳罐的 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一个第二安装点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的纵向板及与所述纵向板连接的横向板,所述第一 安装点为形成在所述横向板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与所述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的翻边及与所述翻边连接的框架板,所述第二安装 点为形成在所述框架板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 点及第二安装点在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 罐竖直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的管路朝 上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罐安装 结构。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罐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罐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碳罐的体型大致为一个长方块,碳罐的放置方向对碳粉的作用发挥影响很 大,也对车身空间利用产生较大影响。
现有的碳罐通常有以下两种安装方式:
(1)碳罐放置在地板尾端车底,横向水平放置。此种安装方式,由于碳罐 水平放置,在车身震动时碳粉松动可能顺着管路泄露出去,最终影响碳粉的作 用发挥。
(2)碳罐放置在前机舱,碳罐的竖向管路朝下放置。此种安装方式,首先 管路朝下放置,在车身震动时碳粉松动受重力作用很容易从管路中泄露出去, 最终影响碳粉的作用发挥。其次,机舱布置空间紧张,碳罐布置在这里给其他 功能件的布置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碳罐放置在前机舱的安装方 式所导致的前机舱布置空间紧张的缺陷,提供一种碳罐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所述碳罐 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罐的两侧 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碳罐的两 侧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后轮罩 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焊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 所述后轮罩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点,所述碳罐的外壁相应位 置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支架上 设有一个第二安装点,所述碳罐的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一个第二安装点 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的纵向板及与所 述纵向板连接的横向板,所述第一安装点为形成在所述横向板上的两个第一安 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 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后轮罩外板固定连接的翻边及与所述 翻边连接的框架板,所述第二安装点为形成在所述框架板上的第二安装孔,所 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 述第二安装板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及第二安装点在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 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竖直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 的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的管路朝上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碳罐安装结构,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 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 后轮罩外板上,这样,相对于现有的碳罐放置在前机舱的安装方式,车身空间 利用更加合理,且不会妨碍车辆上其它功能件的布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碳罐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拿掉碳罐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安装结构其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碳罐;101、第一安装板;1011、第一通孔;102、第二安装板;1021、 第二通孔;1、后轮罩内板;2、后轮罩外板;3、第一支架;30、第一安装孔; 31、纵向板;32、横向板;4、第二支架;40、第二安装孔;41、翻边;42、框 架板;20、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 10、后轮罩内板1及后轮罩外板2,所述碳罐10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1及后 轮罩外板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20中,且所述碳罐10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 轮罩内板1及所述后轮罩外板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罐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3及第二支架4,所述碳罐 10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支架3及所述第二支架4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1 及所述后轮罩外板2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第一支架及第二 支架,碳罐10两侧的安装板直接与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通过螺栓等紧固件 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焊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1上,构成后轮罩内 板总成;所述第二支架4焊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2上,构成后轮罩外板总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点,所述碳罐10的外壁 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01。所述第 二支架4上设有一个第二安装点,所述碳罐10的外壁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一 个第二安装点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102。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 固定连接的纵向板31(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及与所述纵向板31连接的横向板 3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点为形成在所述横向板32上的两个 第一安装孔30,所述第一安装板10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0对应的第一 通孔1011,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01螺栓连接,即螺杆穿过第一 通孔1011及第一安装孔30后,通过螺母锁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架4包括与所述后轮罩 外板2固定连接的翻边41及与所述翻边连接的框架板42,所述第二安装点为形 成在所述框架板42上的第二安装孔40,所述第二安装板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 二安装孔40对应的第二通孔1021,所述第二支架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2螺栓 连接,即螺杆穿过第二通孔1021及第二安装孔40后,通过螺母锁紧。
这样,碳罐10通过第一支架3上的两个安装点及第二支架4上的一个安装 点固定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内板1及后轮罩外板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20中,三点 式安装,保证了碳罐的安装牢固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及第二安装点在同一平面内, 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另外,所述碳罐10竖直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1及后 轮罩外板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20中。并且,如图2所示,所述碳罐10的管路 朝上设置。这样可以避免碳粉在车辆震动时溢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 述两个第一安装点及第二安装点所在的平面也可以是相对水平面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碳罐安装结构,碳罐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 及后轮罩外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碳罐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后轮罩 内板及所述后轮罩外板上,这样,相对于现有的碳罐放置在前机舱的安装方式, 车身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且不会妨碍车辆上其它功能件的布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碳罐安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