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410776552.1

申请人: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104626050B
  • 申请日期:20141215
  • 公开日期:20160427
专利名称: 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
专利名称(英文): Vehicle fan controller casing supporting shell press-fitted the linkage mechanism
专利号: CN201410776552.1 申请时间: 20141215
公开号: CN104626050B 公开时间: 20160427
申请人: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谢春路1288号
发明人: 李荣; 黄峰; 朱佳乐
分类号: B25B27/02 主分类号: B25B27/02
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王一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推块(3)、一对平行的撑杆(2);撑杆(2)位于推块(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槽(4)与推块(3)滑动连接;气缸(1)的顶杆与推块(3)水平连接;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气缸推动推块水平运动,撑杆在钢球的弹簧压力下随着推块一起水平向前运动,当撑杆上的止位凸台到达限位处,撑杆的水平运动被限制,推块在气缸推力下继续向前,此时推块对撑杆的斜锲面的向上的分力克服钢球的弹簧力,使得撑杆向上下两端打开,进而起到撑开产品外壳的作用。
摘要(英文):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ell opening press-fitting linkage mechanism of a car fan controller shell. The shell opening press-fitting linkage mechanism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an air cylinder (1), a push block (3) and a pair of parallel opening rods (2). The opening rods (2) are locat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push block (3) and are in sliding connection with the push block (3) through sliding grooves (4), and an ejector rod of the air cylinder (1) is horizon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ush block (3).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er end faces of the opening rods (2) is matched with the width of a shell opening of the controller shell, the air cylinder pushes the push block to move horizontally, and the opening rods horizontally move forwards along with the push block under the spring pressure of steel balls. When check bosses of the opening rods reach the limiting position,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opening rods is limited, the push block continues moving forwards under the push force of the air cylinder, at the moment, upward component force of the push block on the inclined wedge faces of the opening rods overcomes the spring force of the steel balls, and therefore the opening rods are opened towards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nd then play a role of opening the product shell.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推杆(3)、一对平行的撑杆(2);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撑杆(2)位于推杆(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厚度大于其他部位,推杆(3)对于撑杆(2)具有向外的撑力和向前的推力;推杆(3)上设有止动凸台(5),所述止动凸台(5)阻止推杆(3)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止动凸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还处于撑开状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推杆(3)往后运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端部拉动撑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1.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缸(1)、推杆(3)、一对平行的撑杆(2); 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 撑杆(2)位于推杆(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 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厚度大于其他部位,推杆(3)对于撑杆(2)具有向外的撑力和向前的推力; 推杆(3)上设有止动凸台(5),所述止动凸台(5)阻止推杆(3)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 止动凸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 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还处于撑开状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推杆(3)往后运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端部拉动撑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推杆(3),撑杆(2)均设置在一水平的平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2)头部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0.5-2mm。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推杆(3)、一对平行的撑杆(2);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撑杆(2)位于推杆(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厚度大于其他部位,推杆(3)对于撑杆(2)具有向外的撑力和向前的推力;推杆(3)上设有止动凸台(5),所述止动凸台(5)阻止推杆(3)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止动凸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还处于撑开状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推杆(3)往后运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端部拉动撑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原文:

1.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缸(1)、推杆(3)、一对平行的撑杆(2); 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 撑杆(2)位于推杆(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 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厚度大于其他部位,推杆(3)对于撑杆(2)具有向外的撑力和向前的推力; 推杆(3)上设有止动凸台(5),所述止动凸台(5)阻止推杆(3)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 止动凸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 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还处于撑开状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推杆(3)往后运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端部拉动撑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推杆(3),撑杆(2)均设置在一水平的平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2)头部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0.5-2mm。

翻译:
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装联动机构,具体来说,是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 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属于压装联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风扇控制器是汽车上的常用配件,风扇控制器一般都具有外壳, 控制器的印刷线路板装载在外壳内。

外壳与印刷线路板组合之间在装配的过程中一般具有卡合的效果,具 体来说,如图1所示,有一种汽车用风扇控制器的外壳,在生产线上的装 配工序中,需要把线路板组合从图示处压入,利用注塑外壳的本身的卡口 来卡紧。但应为天气因素等等,外壳向内收缩,导致无法将印刷线路板组 合顺利和外壳装配起来,现有技术的解决的办法是将外壳放到烘箱加热, 外壳受热膨胀后,再将印刷线路板装入。

但这种解决方案下,仍有很大一部分装配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就需 要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个人员,在压装的同时利用外在工具将塑料口撑开, 过程操作异常繁琐,装配生产效率低下并且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车用控制器的印刷线路板组合与外壳装配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气温因 素,外壳向内收缩,导致印刷线路板装配困难,现有的解决方案有的完成 成功率低,有的成本高,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装配质量不稳定。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包括气缸1、推杆3、 一对平行的撑杆2;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撑杆2位于推杆3的 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一对撑杆2外端面的距离与 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面,且厚度大于 其他部位,推杆3对于撑杆2具有外的撑力和向前的推力;推杆3上设有 止动凸台5,所述止动凸台5阻止推杆3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止动凸 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

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一个气缸作为动力源,推动推杆,撑杆同时运动, 撑杆首先与印刷电路板组件接触,并将其推入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入 口,由于压装的阻力,撑杆此时无法继续向前推动,在气缸的进一步推动 力下,撑杆相对于推杆沿导轨向气缸顶杆运动的反方向移动,推杆继续沿 导轨向前移动,至止动凸台将撑杆抵住,此时推杆无法继续相对于撑杆向 前移动,由于撑杆头部厚度较厚,被推杆向外撑开,撑杆将待压装的控制 器壳体略微向外撑开,撑杆连同推杆一起继续向前移动,直至推动印刷线 路板组件压入壳体中。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 还处于撑开状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 推杆3往后运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 端部,拉动撑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1、推杆3,撑杆2均设置在一水平的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撑杆2头部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0.5-2mm。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2)采用一级动力源,完成了撑杆、推杆的水平方向的绝对和相对 移动,以及撑杆在垂直方向上的撑开动作。

3)优化了印刷线路板压入壳体的工艺流程。

4)操作简单,装配效率大大提升。

5)产品质量也有所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待压装的车用风扇控制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用风扇控制器壳体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止动凸台抵住撑杆时,车用风扇控制器壳体的撑壳压装联动机 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印刷线路板压入壳体中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缸,2.撑杆,3.推杆,4.导轨,5.止动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1表示了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形状,图中箭头的方向表 示装配时,需要将印刷线路板组件从此处压入壳体中。

参见图2,一种车用风扇控制器外壳的撑壳压装联动机构,包括气缸 1、推杆3、一对平行的撑杆2;气缸1的顶杆与推杆3水平连接;撑杆2 位于推杆3的两侧,撑杆2通过滑轨4与推杆3滑动连接;一对撑杆2外 端面的距离与控制器外壳的壳口宽度相配合,撑杆2头部的内侧面为斜 面,且厚度大于其他部位。

参见图3,推杆3对于撑杆2的压力具有两个分力,分别是向外的撑力 和向前的推力,其中向前的分力可以带动撑杆,撑杆带动印刷线路板一同 向前移动,直至印刷线路板受到压装的阻力。

参见图4,当撑杆2受到印刷线路板的阻力后,推杆3相对于撑杆2继 续向前移动,由于推杆3上设有止动凸台5,止动凸台5会阻止推杆3继续 相对于撑杆2的向前运动,当止动凸台5抵住撑杆2时,推杆3挤压撑杆 头部,使撑杆头部向外撑开。

参见图5-6,撑杆头部向外撑开后,将壳体也向外撑开,便于印刷线 路板压入壳体中,撑杆2与推杆一并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将印刷线路板压 装到位。

所述气缸1、推杆3,撑杆2均设置在一水平的平台上。

所述撑杆2头部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0.5-2mm。并且,可以根据 具体的情况,对该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使印刷线路板组件压入更加舒畅。

如图2-6所示,气缸1推动推杆沿着方向1运动,同时也带动撑杆沿 方向1运动,撑杆2的前端会率先触及印板组合,带动印板组合推至外壳 内部卡口处;推杆3继续前行,此时撑杆2因为受到压装的反作用力无法 前行,相对于推杆3是沿着方向1的180度反方向运动,撑杆2利用机构 自身的结构在推杆3的作用下会往方向2分别撑开,这个过程便起到了将 外壳适当的撑开一部分位置,推杆3继续前行触及印板组合,将其顺利压 入外壳。复位动作时,气缸1带动推杆3往后,此时撑杆2还处于撑开状 态,撑杆2与产品的摩擦力大于撑杆2同推杆3的摩擦力,推杆3往后运 动撑杆2向内收拢,推杆3继续往后运动,推杆3的导槽前端部,拉动撑 杆2的凸面一起向后,完成复位。

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机械结构的稳定性,适当的调整撑杆撑开的距 离,能够有效的解决应为外壳变形而带来的难以压装的问题,大大的提高 了零件的合格率,降低了报废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