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420749270.8

申请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4340786U
  • 申请日期:20141204
  • 公开日期:20150520
专利名称: 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专利名称(英文): A chair suction wind patterns ventilation device and automobile seat
专利号: CN201420749270.8 申请时间: 20141204
公开号: CN204340786U 公开时间: 20150520
申请人: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号路中青科技园南2号楼
发明人: 张海涛
分类号: B60N2/56 主分类号: B60N2/56
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包括:进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海绵承载垫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连通;弯折风道,所述弯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卡固接口,所述卡固接口与所述弯折风道的另一端连通;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以往的通风系统风道结构必须穿越海绵承载垫的问题。充分简化了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地降低了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汽车座椅。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suction wind patterns ventilation device, applied to the sponge bearing pad, comprising : air intake interface, the air inlet interface with the sponge bearing pad is connected to the straight-through wind-guiding hole; bending air duct, one end of the the kneed air duct with the air intake interface; fastening interface, the kneed interface with the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 duct; a centrifugal fan, the centrifugal fan with the air suction port of the interface is connected with a wire. In the past this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air duct structure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problem of bearing pad must pass through the sponge. This fully simplified seat the chair seat enters the wind air passage structure of the ventilation device,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wind resistance, it is mo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central air suction inlet of the centrifugal fan the air intake efficiency,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whol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ventilation device of the above-mentioned seat suction distance of the automobile seat.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01),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接口(14),所述进风接口(14)与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连通;弯折风道(15),所述弯折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14)连通;卡固接口(16),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另一端连通;离心式风扇(17),所述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16)连通。

1.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01),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接口(14),所述进风接口(14)与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连通; 弯折风道(15),所述弯折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14)连通; 卡固接口(16),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另一端连通; 离心式风扇(17),所述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1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翼展结构,所述翼展结构托载在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与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02)之间; 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凸起型进风口,所述凸起型进风口插入所述海绵承载垫(01)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所述进风接口(14)的出风口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进风口相汇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1个、2个或2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进风接口(14)的进风口贴附在各个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之间经黏贴或热熔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进风口处设置有卡接体(18),所述卡接体(18)与所述卡固接口(16)卡固连接。

8.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靠背内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01),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接口(14),所述进风接口(14)与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连通;弯折风道(15),所述弯折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14)连通;卡固接口(16),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另一端连通;离心式风扇(17),所述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16)连通。
原文:

1.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01),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接口(14),所述进风接口(14)与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连通; 弯折风道(15),所述弯折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14)连通; 卡固接口(16),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另一端连通; 离心式风扇(17),所述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1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翼展结构,所述翼展结构托载在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与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02)之间; 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凸起型进风口,所述凸起型进风口插入所述海绵承载垫(01)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所述进风接口(14)的出风口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进风口相汇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1个、2个或2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进风接口(14)的进风口贴附在各个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之间经黏贴或热熔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进风口处设置有卡接体(18),所述卡接体(18)与所述卡固接口(16)卡固连接。

8.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靠背内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

翻译:
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座椅舒适系统技术的进步,具有空气交换功能的座椅成为了一种渐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产品。通过座椅椅面及椅面内部的空气交换,可以实现座椅与占用者身体表面呈现更好的局部环境界面。特别是在夏季等人体易于出汗的季节,更加有助于座椅占用者身体表面的排汗及清爽。

此类通风座椅装置的基本特征是风扇将空气通过正对风扇吹风口的进气孔,直接吹向内藏于座椅坐垫或靠背内部的通风导气层,再经透气的座椅面套吹向坐于椅面的人体。此种座椅通风类型通常被称为椅面吹风型座椅。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使用者喜好的不同,要求采用椅面吸风排汗的座椅通风方式也日渐呈现。椅面吸风排汗的座椅通风方式可以直接将使用者身体表面的潮湿汗液,经透气的座椅椅面面料吸入座椅内部的风道,并经风扇系统排出座椅,实现夏季的清爽排汗。这种椅面吸风排汗的座椅通风方式通常称为椅面进风型座椅。

然而,椅面进风型座椅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通风结构,由于受到座椅透气型承载垫结构及通风风扇和导风结构相互之间的影响,往往难以设计。

同时,由于座椅椅面及承载垫支撑骨架造型结构的影响,常常面临长形导风管路的迂回曲折并穿越海绵承载垫,也容易造成整个通风系统因风路复杂而存在较大的通风阻力。

因此,如何简化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降低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以简化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降低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包括:

进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海绵承载垫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连通;

弯折风道,所述弯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连通;

卡固接口,所述卡固接口与所述弯折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所述进风接口具有翼展结构,所述翼展结构托载在所述海绵承载垫与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之间;

所述进风接口具有凸起型进风口,所述凸起型进风口插入所述海绵承载垫的直通式导风孔洞,所述进风接口的出风口与所述弯折风道的进风口相汇接。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的数量为1个、2个或2个以上。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进风接口的进风口贴附在各个直通式导风孔洞的位置上。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所述卡固接口与所述弯折风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所述卡固接口与所述弯折风道之间经黏贴或热熔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中,离心式风扇的中央进风口处设置有卡接体,所述卡接体与所述卡固接口卡固连接。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和靠背内均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采用透气椅面进风,经椅面导风层及海绵承载垫预置的直通式导风孔洞,与位于海绵承载垫与支撑骨架之间的进风接口定位直通汇接,再经弯折风道,馈入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最后经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排出座椅。由于采用了位于海绵承载垫与支撑骨架之间的进风接口定位直通汇接,避免了以往的通风系统风道结构必须穿越海绵承载垫的问题。充分简化了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地降低了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以简化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降低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应用于海绵承载垫01,包括进风接口14、弯折风道15、卡固接口16和离心式风扇17。

所述进风接口14与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上开设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连通;所述弯折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接口14连通;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与所述卡固接口16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采用透气椅面11进风,经椅面导风层12及海绵承载垫01预置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与位于海绵承载垫01与支撑骨架02之间的进风接口14定位直通汇接,再经弯折风道15,馈入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吸风口,最后经离心式风扇17的出风口排出座椅。由于采用了位于海绵承载垫01与支撑骨架02之间的进风接口14定位直通汇接,避免了以往的通风系统风道结构必须穿越海绵承载垫的问题。充分简化了这种椅面进风型的座椅通风装置的风路结构,有效地降低了风阻,更加利于提高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吸风口的进风效率,提升整个通风系统的功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翼展结构,所述翼展结构托载在所述海绵承载垫01与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02之间,本实用新型将翼展结构设置在海绵承载垫01与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02之间,能够方便进风接口14的安装,同时能够提高进风接口14的稳定性;所述进风接口14具有凸起型进风口,所述凸起型进风口插入所述海绵承载垫01的直通式导风孔洞13,所述进风接口14的出风口与所述弯折风道15的进风口相汇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1个、2个或2个以上。所述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进风接口14的进风口可以也可以呈现为非插入方式,即进风口贴附在各个直通式导风孔洞13的位置上,气流直接从各个直通式导风孔洞13吹入进风接口14的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固接口16与所述弯折风道1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卡固接口16也可与所述弯折风道15之间经黏贴或热熔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扇17的中央进风口处设置有卡接体18,所述卡接体18与所述卡固接口16卡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00,包括坐垫和靠背,其中,所述坐垫和靠背内均设置有如上实施例公开的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由于具有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因此兼具上述座椅吸风型通风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